最好的生活流电影,难得的是叙事手法又带着变化。叔侄俩各自面对各自的失去,亲情恬淡而走心。没有刻意追求正能量,但曼彻斯特阴冷的海,就这样被琐碎和小幽默一点点填满。——就像全世界的雪,最终会带来全世界的春之苏醒。毫无疑问我的年度最佳。 举报
1447 120 0 详情
我最怕的就是这种电影,看完以后什么都讲不出,就想静静地待着,静静地沉溺在挥之不去的抑郁中。结局仿佛看到了光,又好似什么都没有。 举报
1351 19 0 详情
Lee说话是不是美国周杰伦 举报
1451 64 0 详情
如今的影评人动辄靠骂“中产阶级”来博人眼球,只要喊“中产阶级”去死就有SB点赞,这我忍了,可是!人家一水管工也要被讲成是中产阶级,实在替凯西咽不下这口气!看电影只看到“阶级地位”、“政治目的”,人电影没你想的这么黑暗!而且我天C也已有25%的人是中产阶级了, 各位中产请不要自己打脸! 举报
608 131 0 详情
以前的生活哲理是“忘掉过去,才能往前”,这一部是“忘不掉,走不出,也是一种生活本真” 内心戏和回忆杀拍的太细腻…与《爱乐之城》并列2016年度最佳。 举报
235 180 0 详情
葬礼进行的时候,他听着宝宝的哭声,与那个试图安抚婴儿的男人共享着眼底羞为人察觉的一丝焦虑。他想伸手接过孩子,用他或许尚未消散的那种魔力让宝宝平静下来,又旋即意识到自己不能,也没有理由去为旁人阻止这种连锁的消耗。他累了也尽力了,相信所有人都是一样。 举报
730 50 0 详情
又名《回忆杀》。有遗憾和失望,二刷后感觉对角色的好感甚于电影,卡西的角色写得演得太饱满了,让我对这个角色产生了依恋感。 举报
464 107 0 详情
惨啊,太惨了。来美国以后第一次听到有人在影院里哭。剧情和感情之细腻简直是日本电影。完全可以脑补是枝裕和导这个片,由ARATA或者龙平来演男主。 举报
489 27 0 详情
甩不掉的过去,走不出的未来。把抑郁的事生活化讲述,就像曼彻斯特阴冷的海。卡西表演挺不错,配乐稍微有点过。 举报
308 41 0 详情
典型的“中产阶级伤痛故事”通过穿插的剪辑打碎了压抑的情绪,喜忧参半的剧本看得出非常花心思,不是暖心的鸡汤,也没有让人沉浸在心碎中,度把握得很好,两个多小时不显漫长。而且算是卡西的独角戏了!他真是个气质独特的演员,没有所谓的“夺金时刻”,却把情绪慢慢渗透到了每一个镜头里 举报
220 50 0 详情
处理这种略drama的故事,克制内敛无疑是看似正确的做法,但这个配乐为何突然嚣张,这很互斥。电影从戏剧化的情节开始逐步走向崩盘,导演用不少看似生活化但实则累赘的情节和无用的镜头来填补空白,他对方向的迷失就像剧中人物一样迷失生活而无能为力,无缝闪回也救不了整部电影。PS:小米演得比卡西好 举报
192 100 0 详情
我们都有权利不与自己的过去和解。#2016TIFF 举报
3449 91 0 详情
有時關不上冰箱的門 腳趾撞到了桌腿 臨出門找不到手機 嚎啕大哭 你覺得小題大作 只有我自己知道為什麼 举报
2044 21 0 详情
将近满分。细细想来是一个非常虐心的故事,但是导演用细碎和精妙的的叙事和闪回将整部电影拍的克制十足。看似不甚合理的主次编排却恰好反映了这男人最真实的生活场景。卡西·阿弗莱克表演十分惊艳,看好一个影帝提名。 举报
456 186 0 详情
生活像是曼彻斯特的雪,干燥而冷硬,无情地嘲笑着折磨着裹挟其中的每个人,将最后一点温暖掩埋于六尺之下。"I can't beat it. I can't beat it." 举报
661 156 0 详情
10年啊,从《神枪手之死》的最佳男配提名起,我等着Casey摘影帝,十年。演技最被忽视,总是半红不黑的Casey,今年当是非你莫属。对痛苦的表达,就当这么朴素节制。送一句小津的话给那些说Casey面瘫的人:高兴就又跑又跳,悲伤就又哭又喊,那是上野动物园的猴子干的事。 举报
819 177 0 详情
看出来了,奥斯卡就是集五福,俗到没朋友。这种丧不出来非要丧的东西,竟然还有人说这是生活 举报
256 67 0 详情
我冷漠的躯壳里,是抚不平的伤口和解不开的死结。 举报
2223 159 0 详情
我和我不想要的后半生,我和我不愿意和解的自己。你们都朝春天去,就留我在破碎里又丧又美丽。 举报
5660 146 0 详情
那些劝我们向前看的朋友,“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和过去和解” 举报
1467 2 0 详情